1. <acronym id="dfaqa"></acronym>
    2. <acronym id="dfaqa"><strong id="dfaqa"></strong></acronym>

    3. <td id="dfaqa"></td>

      您現在的位置:大連市企業聯合會 > 經濟形勢總體比較嚴峻,如何看全球化、城市化和統一大市場

      經濟形勢總體比較嚴峻,如何看全球化、城市化和統一大市場
      2022-10-21 10:30:34   來源:   點擊:

          經濟形勢總的看比較嚴峻,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0.4,接近0的增長速度。各行各業都很艱難,現在的就業形勢、服務業的情況值得重視,特別是年輕人的失業問題,18到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為19%。最近又出了一個數字,失業人數達3.5億。有的數字也不是特別的準確,但是確實也很現實。

          新冠肺炎疫情的變化、國際金融動蕩、俄烏沖突三大因素作為經濟“外生因素”對我們產生巨大的沖擊。

          “內生因素”是從自己的體系中、經濟活動中產生的,主要是去年三季度之后集中出臺的,后來被中財辦確定有收縮效應導致合成謬誤的政策。有些措施不是不采取,而是看如何采取。比如說低碳、追求雙碳目標、低碳轉型,持續戰打成殲滅戰就導致了拉閘停電。反壟斷也要反、資本無序擴張也要反,但是一下子把頭部企業,所謂有壟斷傾向的企業造成巨大的沖擊,這些企業是不是壟斷、怎么壟斷還沒有搞清楚。比如說壟斷,判斷壟斷要看是不是可競爭的,如果是可競爭的就不是壟斷的,這個在國際上判定壟斷問題時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規范教育培訓涉及很多方面,一下子造成了大量失業,收縮性極強。

          緊縮房地產,三條紅線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當然有獨特的地方,和其他的還不一樣,但也確實產生了沖擊。

          這些政策同時出臺造成了合成謬誤,對經濟產生了一定的收縮效應。

          非常重要的是一點,宏觀政策去年是偏緊的,沒有用擴張性的、刺激性的政策支撐經濟的增長。為什么這么說?宏觀政策的大小不是政府花了多少錢就是宏觀政策,擴張性政策的特點是要求無中生有的需求,政府得創造出一塊需求,不是收了稅、搞了建設,那叫轉移支付,刺激政策需要政府發債、政府要赤字,這些是“無中生有”的需求帶到社會再帶動其他的部門,你買了東西會產生乘數效應,生產資料部門買東西,增加了工資,擴張了消費產品的需求。

          本來我們的赤字安排從前年的3.9%降到3.2%,到年底1萬多億沒花出去,一年下來實際上我們的財政支持力度比前年大幅度縮小,其他政策也不夠積極,貨幣政策作用不大,不是銀行沒錢而是貨幣沒需求,沒人愿意貸款。為什么沒人貸款?預期的投資回報比利率還低,他為什么要借款?這就是典型的流動性陷井的問題。

          下一階段市場的潛力,這是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事情。

          去年具有收縮性的政策基本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關于低碳,今年增加了采煤量,煤礦大省最近幾個月財政收入三、四十的增長,這個調整是從2021年開始的。

          宏觀政策也進行了調整,一季度大力提高了財政支出,一季度實現了4.8%的增長,上上個季度是4%,說明政策起了明顯作用。

          壟斷企業的問題進行了調整,鼓勵頭部企業積極發展、上市,有筆罰單落地,罰單落地了就可以運轉,罰單不落地沒法往下運轉。

          房地產市場最近這階段出現了比較重大的調整信息,各級地方政府都在調整,政策從過去嚴格的限制、限購、限貸,到現在多數地方放松了限制、降低了利率,最近中央政府要成立一個基金,以3000億元幫助房地產市場進行整頓,若能形成一個機制周轉起來會對市場的調整起到積極作用。

          全球化不會停止,但是全球化會發生調整,全球化不會停止的原因是全球化的原動力并沒有消失,新動力比以前多了而不是少了。全球化會出現調整,兩大方面的調整:一方面是產業鏈的布局會發生一些調整,所謂的區域化。疫情確實提醒了大家,產業鏈過度集中在某個國家、某個地區,那個地區出現問題會對我們產生沖擊,適當的分散化是客觀存在,我們也不愿意把供應渠道都放在一個國家,這點是客觀趨勢,將來可以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就是所謂的“大變局”、大國競爭、貿易戰等會產生全球化格局的調整,會不會出現兩極分化、兩個陣營?不一定,這個因素對于全球化的格局會產生一些影響。

          從企業的角度看這也是我們的機會,不要想著全球化是不是去中國化,把產能從中國轉移出去,我們的很多企業也是跨國公司,也會朝著跨國公司的方向發展,要在全球布局產業鏈,這可能是我們的機會。

          城市化還在進行,城市化現在已經進入到下半場、第二階段、城市群的發展階段。通過城市群的發展解決城市化率不足的情況,同時使我們的城市化更加均衡。城市化率“七普”的數據顯示只有64%,發達國家基本上是80%,很多發展中國家也很高,阿根廷90%多的城市化,這個角度來講我們還是差距巨大,不是簡單地把這個過程推進,而且是健康的推進,避免過去出現的大城市病、價格的兩極分化,大中小城市兩極分化、人口流出城市與人口流入城市的兩極分化,在避免這些問題的基礎上促進人員更多的流動,在人員流動中實現就業水平的增長、勞動力、生產力的提高、收入的提高、消費的提高,使經濟真正實現內循環、良性循環,能夠繼續發展。

          現在總說要提高消費、增加消費,離開城市化提高消費水平和收入水平是無解的問題,要想提高消費就得提高收入,提高收入就得有新的就業,要有新的就業就得有發展產業的條件,這些條件都跟城市化密切相關。為什么城市發展會出現城市集聚的現象?要想想產業、企業到哪里去,就業在哪里增長?人就往哪兒去,人為什么從農村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追求美好生活,前提是有新的就業、收入,有更高的收入、更高的生產力才能發展,才能有后面消費的增長。

          再說說統一大市場,為什么說這可以作為長期發展潛力?因為這是通過體制改革使得我們的市場擴大,我們可以帶來更多的增長、更大的增長。發展統一大市場是一切發達國家歷史上經歷過的事情,發達國家早期發展起來不是因為發現了新的市場,就是因為自己的市場克服了分散發展的狀態實現了統一市場。

          要認識到的問題是發展統一大市場是制度改革問題,技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切能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的東西都有利于擴大市場都有利于形成統一大市場。前一段我們有賴于互聯網技術,電商一下子打破了很多環節,地方保護、產品不讓賣、中間的批發環節,通過B2C越過很多的環節、打掉了很多堵點。剩下的制度性問題值得高度重視,包括中央的制度、地方政府的制度,還是有很多堵點的,包括是不是允許和鼓勵其他地區的產品進入,招標、競標過程中是否一視同仁,對于新的業態在本地區的發展,是不是能夠一視同仁的面對各種新業態的發展,不適當的干預、地方的保護、妨礙準入退出等,都是現在需要改變的制度。通過制度的改變來擴大市場,確保我們市場的統一性、一致性。

          市場經濟不能沒有政府,因為市場經濟需要各種公共品,需要各種制度的保障,需要各種監管,監管本身屬于市場的組成部分。但監管的方法仍需改革,不能以監管為借口阻止某些市場主體的進入,否定某些新的業態發展。規則不統一也是問題,不統一就有操作的空間,就有各種潛規則,提高交易成本、阻礙市場的擴大,圍繞著交易成本這件事有些地區一開始說的交易成本不高,一旦進去交易成本就很高,做每件事都有大量的交易成本、時間的投入,這些都是市場經濟的堵點。

          統一規則不是統一價格,不要試圖統一價格,統一價格就消滅了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的基本機制。有些公共品可以統一價格,如果所有的都由政府管理價格,都由政府制定價格,包括住房最低價、最高價,就破壞了市場的根本準則,就不是統一市場而是統一計劃,這里也會出現一些偏差。

          經濟總有低谷和高潮,疫情總會過去,低谷中要做低谷的事情,低谷中發生的事情,有些可能有積極的意義,同時我們放眼長遠、布局未來。著眼于長期的問題努力進行改變,真正實現長期的發展,才能解決我們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

      來源:中國企業報


      上一篇:李毅中:工業數字化的探索與實踐
      下一篇:宋志平:世界一流企業建設與企業家精神

      99精品众筹模特私拍|久久久久久精品免得|日韩AV无码一区|欧美大肥婆一级特大AA片
      1. <acronym id="dfaqa"></acronym>
      2. <acronym id="dfaqa"><strong id="dfaqa"></strong></acronym>

      3. <td id="dfaqa"></td>